新冠疫情的到来,使全球经济遭遇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经济日渐下滑。疫情重创了旅游、航空、文娱、影院、餐饮等服务业,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向个人和家庭传导。同时也重创了维持了30多年的全球价值链。
这次新冠疫情给全人类提出了如何解决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难题,但显而易见,以人工为主的传统防疫确实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此时,疫情的远程化、无接触、智能化催生了新的市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疫情的出现,直接将新基建按下了快进键。
疫情直接倒逼数字经济更快速进入实战,尤其是在疫情监测、复工复产、物资调配、医疗救助等方面,同时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网络直播、远程教育等。如此种种,都是数字化和信息化在背后作为支撑的。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出现停滞。虽说疫情是导火索,但其实内在原因是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全球经济的发展。
疫情让更多国家意识到要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全部依靠进口或外包,一旦供应链断裂,本国经济就会严重受损,所以造成多国产业回流,这就降低了各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参与度。
由于以前全球化是以资本主导和低劳动成本的优势进行推动,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但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知识含量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以往的优势在逐渐削弱。
科技创新的加快,使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掌握尖端科技的企业就会更加注重内部研发,防止成果扩散,从而延长获利周期,这就是高科技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低的原因,美国在芯片上对我国卡脖子,其实是关键技术并没有在全球化中进行共享,只是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核心科技。
对于目前而言,数字化和信息化产业在不断兴起,但很多技术处在研发阶段,目前很难实现规模效应,所以短期不可能具备向海外转移的产能,这也使全球化停滞。
对于当前的大国博弈,明显是竞争多于合作,中美贸易战,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让全球的投资人投资信心萎靡。同时各国对于前沿技术,都会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会对新兴产业投资并购进行限制,尽最大可能控制最前沿的创新科技在本土,所以全球化的价值链扩张出现停滞,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对于逆全球化的趋势蔓延,我国采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格局,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产业链断点频发,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增多。我国由出口型主导转为内需型主导,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球贸易强度。
随着科技成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推演,目前数字经济引领的科技创新,必然会成为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但对于当前的形势,情况不容乐观,毕竟现在逆全球化成为主旋律,甚嚣尘上,甚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在“去中国化”上不遗余力。
我国只有在双循环的布局下,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才可在全球化上更有发言权,让世界更需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