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士纷纷对此展开讨论。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指出,数字化转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去升级老一代数字技术,二是强调转型而不是优化。他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前期的基础设施和运营是必须的,正如“要想富,先修路”,数字化转型也是一样,而不是重建设缺运营。
当前,企业要迎接数字化发展浪潮,离不开宏观环境的影响。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分析指出,2021年将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水岭,“疫情对于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比以前要求更大”。
他指出,后疫情时期,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会进一步加速,尤其在2020年,很多企业开始利用数字化加速转型。如果企业数字化投入多、加速快,可能会加速迈向成功,反之则会面临落后的局面,分化或由此拉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趋势中,武连峰认为,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韧性是企业的核心战略。其中,数字化韧性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尤为关键,它是企业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都可以有效应对的“稳定器”,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与运营。
武连峰表示,疫情之下,数字技术相比传统产业经济展现了更为“韧性”的一面,“未来数字技术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核心,打造数字化韧性对于企业而言也会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探索。会上,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介绍了该企业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发展为支撑所取得的成果。一个较为突出的案例即,京东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降低到33.3天,是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他看来,在强大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背后做支撑的,是京东领先的创新技术,包括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供应、基于仓配送的智能运营和基于人货场的精准匹配等。而这些能力也帮助该企业平台上的大量品牌商、流通商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实现了实打实的销量增长。未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还会在推动开放、推动经济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针对企业在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与会人士也给出了看法与建议。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刘晖认为,其难点在于不可能建一个IT部门,不可能跟得上最新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但随着大型技术企业和资源型企业将其平台化、生态化开放出来,数字鸿沟会在大企业、中小企业间还会被逐渐地缩小,“贫富不均”的情况或将缓解。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要从顶层设计出发,还应提前准备这方面的资源储备,包括人才、基础设施的储备等。同时,不论是单纯的数智化,还是和其他业务深度融合,企业都应该打造其独具特色的核心能力。
武连峰建议,企业在利用数字平台加速数字化转型时,一是企业首先需要评估组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并制定阶段性目标;二是要打造基于应用场景的路线图,路线图每年根据市场的需求、国家政策形势的变化更新迭代;三是确定平台建设的模式和功能。最后,探索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技术和业务相结合,技术更新和迭代再跟业务相结合,循环往复,不断地螺旋上升的过程。”武连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