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运营的完整链路
数据资产运营的完整链路分为看、选、用、治、评5个面向用户使用的运营环节。
(1)看
数据资产要通过一个合适的资产门户或资产管理场所,供数据消费方简单、便捷、详细地了解资产信息。消费方以可阅读的方式查看资产信息后才能判断其是不是当前业务所需的数据资产对象。
(2)选
消费方查看资产信息后,可以选择所需的资产对象,为后一阶段的使用做准备。选的落地有多种形式: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文档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提报;信息化做的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生成一条数据申请使用的信息流来确认所需数据信息;对于数据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可以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将所需数据资产加入购物车或收藏夹,放入一个意向的资产库中,方便业务人员简单便捷地反复查看、研究、复用重点的数据资产。
(3)用
消费方选择好所需数据资产后,就要生成相应的服务接口或通过数据应用产品来使用这些数据资产。用是数据资产运营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因为它和价值体现息息相关,所有的数据资产运营的核心追求就是通过不断迭代让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
(4)治
在数据资产使用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针对数据资产本身的问题,因此需要推动数据资产治理的环节。
数据资产治理分为面向业务层的标签治理及面向存储层的数据治理。标签治理包含新标签设计、标签上下架管理、标签类目管理、标签血缘分析、元标签标准、标签质量评估、标签使用安全等;数据治理包括以数据表/字段为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血缘分析、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安全方案等。
(5)评
数据资产最终还要通过统一的标准进行完整、系统地评估。评估的角度可以是数据资产的质量层面、使用层面、成本层面、故障层面等多个维度。数据资产的评估要考虑的因素除了通过系统产生的调用次数、调用频率等计算类指标,还包括业务人员对标签使用的反馈评价。
同时,只有形成了对资产的评估信息后,才能让资产消费者在“看”的环节中,更加全面地理解数据资产的质量、应用价值、风险等,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最终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数据资产运营要有效开展需要配备专职运营人员对资产对象进行统筹的运营执行管理,因此和看、选、用、治、评相对应的又以下几部分运营执行工作。
数据资产运营执行的组织登记动作
组织登记是数据资产运营执行的第一步。想要让消费者看到数据资产进而利用数据推动业务发展,实现企业业绩增长,需要运营人员将数据资产在系统登记入库,在通过管理审核后,才能开放出来让消费者看到。
运营人员在这一阶段需要确认企业现有的数据有哪些,对业务有帮助的数据又有哪些,将对业务有帮助的数据资产进行完整信息登记后上架数据资产信息,以供业务人员在前台的资产门户页面中查看。
(1)掌握现有数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资产运营人员需要利用数据资产来推动业务运营时,先要掌握企业现有的数据资产情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所掌握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实现了信息化的企业,都可以在其使用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中找到可用的价值的数据资产。
(2)收集业务需求
资产运营人员收集完企业现有全量的数据资产信息后,需要根据当前主流、核心的业务人员,不同行业的业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对象不同,提出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电商行业的类目运营人员提需求时,就会将“复购率”和“性别”作为标签需求。
资产运营人员在调研、收集、了解、提炼数据需求时,不仅仅要能够理解一线业务人员所描述的内容,还需要掌握他们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流程,这样才能在标签信息的登记工作中以业务人员的视角记录、录入资产信息时,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定义及标签信息规则。同时,由于对生产经营活动流程非常熟悉,因而能够不局限与现有的流程现状所需要用到的数据资产对象,通过基于对流程发展的有效预估将未来可能使用的数据资产对象也一并入库登记,提早考虑可能会使用到的数据资产
(3)信息登记上架
对于资产运营人员,数据资产是一种承载价值的“商品”,只有被交易或使用,才会体现出数据的价值以及对数据梳理、开发的价值,也可以通过交易和使用的数据反馈来优化、改善,持续提升数据对业务的赋能。因此还需要一个数据资产管理工具来实现资产的上架、展示和使用。
数据资产管理工具需要支持从资产申请上架、使用审批、使用、评价等功能,和前台的资产门户配合起来提供给业务人员。
当资产运营人员认为某资产可能发挥价值时,选择该资产可用业务范围,并提交上架申请。通过审批后,相关业务人员即可看到该数据资产并申请使用。当使用量长时间为零或者因为业务调整撤销,不再需要这种数据资产时,可以将其下架,此时系统需要发送通知给正在使用、曾经使用或关注该数据资产的业务人员,并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对该资产计算、存储、读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