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这个大概念中,医药是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的支柱,医药行业必须顺势而为,契合数字化发展大势,主动求新突变,更好地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向前发展贡献力量。然而并不是每一家医药企业都知道应该怎么样进行数字化转型。
1. 医药机构间的数字化转型差距大
根据医院规模、科研方向、人才技术力量、医药硬件设备等对医院资质进行评定,我国的医药机构公划分为三级十等。目前,三级医院以及大多数的二级医院已经初步建成了自己的医药信息系统,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基本搭建完成,二级以下医院还处于基本医药信息系统的普及以及建设期。不同级别的医药机构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距比较大,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也有较大差距。但随着电子病历分级评级标准的出台,在政策的推动下,各级的医药机构都将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不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的差距将不断减小。
2. 医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
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对医药数据价值的再创造,这给传统的医药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医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了其中的核心议题。医药作为传统行业,用户数据隐私涉及伦理和法律法规的双重保护,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由于对新技术不了解,都会产生不信任感,这为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由于目前我国对数据的隐私保护相对滞后,仅有零星规定,尚未出台统一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造成数据的归属权和使用权并不明确、数据共享缺乏管理、数据应用缺少准入和退出机制等问题,患者的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数据与隐私安全,加快推进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合规性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3. 医药信息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医药商业模式不清晰
国家每年在医药IT方面投入巨大。据统计,2019年中国医疗IT应用市场规模达607.2亿元,同比增长13.5%,而且预计未来三年也将保持14.4%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电子病历评级标准的正式实施,万亿的医药信息化市场正待开启。与医药信息化市场火热应对的则是互联网医药的遇冷。虽然近年来互联网医药的话题热度持续高涨,但无论是健康医疗大数据还是医疗人工智能,市场上都还没有出现较好的商业模式,而且受限于医疗数据的获取难度大、精确度低等原因,互联网一行商业化之路仍需要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