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雄研咨询洞察:表现差强人意,城市“智”商如何提升?

CIOAge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中国爆发,一场疫情牵动着全国的人心。应对此次疫情,各地城市管理者采取的措施包括部分城市封城、服务业关门、企业延迟复工、市民居家隔离等非常规手段,公众的生活、城市的建设都脱离了正规,城市“智”商明显不足。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中国爆发,一场疫情牵动着全国的人心。应对此次疫情,各地城市管理者采取的措施包括部分城市封城、服务业关门、企业延迟复工、市民居家隔离等非常规手段,公众的生活、城市的建设都脱离了正规,城市“智”商明显不足。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区块链赋能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2019)显示,超过94%的省级城市、超过71%的地市级城市、超过20%的县级市及城市群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但在这次战“疫”中,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表现却差强人意,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城市管理者加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能力,突破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瓶颈。

01、疫情全面冲击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影响多数行业经济下行

2003年非典时期,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个百分点。此次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经济造成了冲击。宏观层面看,需求和生产骤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

整体来看,疫情冲击了线下商超、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服务业,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也均不同程度受损;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因为疫情需要避免人流密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因此制造业和服务业(人力密集型企业)受损严重。

服务业方面举例看电影行业,下图为近10年中国春节档电影票房统计。 

1.png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由图看出,2020年春节档票房呈断崖式下跌,疫情给整个电影业带来巨大损失。

制造业方面,疫情造成了我国零部件的供应中断,日、韩等国家也有车企停产或减产。

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遭受挑战

从此次疫情来看,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反应相对缓慢。在疫情发生后,政府并未及宣贯公众有关病毒消息的信息,对于公众的普遍质疑也未及时反馈;各大交通枢纽应对突发情况经验不足,应急服务能力,如物资储备等方面不够完善;对于疫情重灾区物资需求底数不清,对于信息的搜集冗余、重复,不同部门重复收集信息,各部门之间并未实现数据共同共享,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融合大数据,下情上送迟效率降低,应对措施不及时。

疫情等紧急情况下的知识宣传、人员管理、物资发放等环节,大多依靠社区工作者等人力协调部署,一方面加大了人工成本,效率低;另一方面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不利于控制疫情。在尽可能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如何对社区进行更为有i效的管控成为了社区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不足

远程上班要求城市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为组织电子网络化沟通和协同工作提供可靠的服务。但现有的城市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和云服务中心难免出现服务不够流畅、用户体验不佳及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同时,远程工作使组织面临网络安全威胁和易受外部攻击,特别是远程员工处理组织中敏感性较强的数据资料时更是如此。而现有的城市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和云服务中心亟待升级,以解决这些问题。

02、 新型智慧城市四大建设趋势的新需求

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涉及四个方面,分别是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和生态宜居,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发展路径趋势也参照这四大领域进行分析。

一)城市治理

以数据为依托,打破信息孤岛,充分融合数据,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提供更加高效的决策依据,成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下针对城市治理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以数字政府为例,数字政府应以“数”治“疫”,主动运用数据,分析数据,对疫情进行科学高效的管控。

当前,尽管各城市均出台了数字政府的政策,却仅有少例真正实现智慧政府。各政府工作部门尚未实现政务数据融合,导致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务数据平台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城市管理者及时感知疫情数据,充分进行指挥、调度,完成治理闭环。同时,政务工作要和数据资源紧密结合,主动利用数据进行社会治理,管控疫情。

以数字孪生城市为例,充分利用数字孪生能力打造“政策沙盘”,分析各种突发事件及对应政策带来的影响,为疫情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当前城市在处理突发事件以及重大应急事件中,会显得动作不及时。例如本次疫情事件中,政府决策者发布行政条例、采用强制手段例如限制封城、关闭公共交通、限制居民出入等,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导致面对突发事件不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手段,因此数字孪生城市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数字孪生城市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对应实际物理城市的模型,在数字孪生城市模型中可以模拟各种突发事件以及对应政策带来的影响,能够讯速提供给城市决策者做出决策依据。

二)民生服务

创新管理模式,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成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下针对民生服务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以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为例,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时响应城市管理者控制疫情的诉求。

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即以数据为驱动,以无接触式服务为主要呈现形式,对住户信息进行进行安全、科学的管理,对资源进行及时、科学的调度。例如当前口罩不足成为大众关心的问题,部分城市为保障资源合理调度,避免无谓的出门购买口罩次数,需要居民凭借口罩预约证明前去领取,但其问题也较为突出,出门预约、出门领取等会造成口罩资源的浪费。因此为避免人群过度聚集,自2月2日起,杭州改变免费口罩预约平台登录方式,可在在支付宝上搜索“口罩预约”,或”支付宝——城市服务——疫情动态|服务“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统一派送,派送范围包括杭州各区、县(市),为市民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产业经济

依托数字经济,在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时,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下针对产业经济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以产业数字化为例,产业数字化可为数字时代奠定经济基石,并对疫情等突发事件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应急能力。

新型智慧城市经济发展重点应该为发展数字经济,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这样在面对突发重大情况之时,企业才能最小化对产业的负面影响,构筑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企业开始复工之际,为了配合打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众多处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企业总部或者中小企业纷纷通知或者鼓励企业员工选择居家远程上班。

因为,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 城市中心金融、研发、贸易、物流及中介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比重大幅度上升,这些第三产业比较适合于发展远程工作模式。因此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急需应推广智能化、无人化服务即尽量通过智能机器人节省人力资源,商业店铺以往通常建立在人流密集区域以增加客流量,应该转变为以提供沉浸式服务为主配合物流行业进行售卖。

四)生态宜居

打造精细化、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模式,科技赋能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成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下针对生态宜居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以网格化城市管理为例,网格化城市管理可助力破解城市难题,打造全新社区生态和工作生活模式,真正实现自给自足,在疫情等突发情况发生时,表现更为突出。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打造精细化、网格化的城市。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可以是社区、可以是新式街道),具有办公写字楼、住宅小区以及商业区的同时具备医院、学校等多种基础设施。每一个区域都是包含基本的城市生活基础设施。疫情爆发之时,容易管控、排查,减少大范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生活工作半径的减小,还能促进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需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以及环境压力。

以健康城市为例,科技支撑城市更健康发展,疫情后健康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健康城市即为宜居宜业的城市,应包括城市卫生、居民健康等各个方面,可细化为居民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居民食品饮品的安全卫生,城市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城市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城市网络空间信息的健康等。每个城市要真正从这些方面提高城市的健康水平,才能有可能达到“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规划的健康城市。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结束以后,健康城市将是吸引人才和投资的最大竞争力。

03 、对策建议

一)短期来看,政府要加快城市“五化”建设,实现设计差异化、服务无人化、产业数字化、运营可视化、应急智能化。

  • 设计差异化: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要协调规划城市各方面功能。“智慧城市”功能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四大类别。看似功能齐全,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功能开发是不平衡的,应根据城市经济和发展情况,将开发侧重点差异化。如深圳、广州等经济实力较好的城市,应重点发展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等功能,以期达到示范城市的效果;而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城市不应蜂拥而上追求高标准,应依据自身发展规律,做好基础服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服务无人化:公众服务方面要增强电子流程建设,开发超级APP/小程序等便民应用,实现移动化管理。例如广东的粤省事,让公众市民在移动端实现政务服务等事务的办理。一方面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省去许多需要面对面接触的不便;另一方面,"一切成本皆人力成本"推行无人化可以使服务业不受限于人力成本,从而投入更多进行相应的商业变革。
  • 产业数字化:要鼓励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在“非典”过后乘势而起,电子商务等一大批平台出现在许多行业里。我们认为此次新冠疫情,是发展产业数字化的绝好时机。尤其是制造业,要考虑打磨自身数字化和电商运营能力。
  • 运营可视化:在城市运行过程中,城市管理者应该充分直观感知城市各种数据,可视化到智慧运营中心,建设政务1+N平台,即一个平台+N个数据。让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城市运行效率。
  • 应急智能化:应急管理方面可采用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机器人等立体安防智能系统替代人力,去执行一些紧急、危险的任务。

二)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来看,建设新型的智慧城市要从信息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方面进行长期布局。

1、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将智能信息终端设备高效整合、互联互通。无所不在的5G网络将工业设计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在传统市政设施上按照实际需求灵活加载通信基站模块,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构建一个可拓展、模块化、开放式的通用功能平台,实现各类管理和服务化封装,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中的骨架作用,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数字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统筹考虑各部门、各行业的需求,做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

2、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信息技术,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城市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以及实现多个领域的自动化运维管理功能。城市更加智能的前提是能够感知、采集到城市内部各个角落、各个行业、各个维度的数据,需要物联网设备和5G网络作为通信保障。

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则需要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清洗、填充,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可以预见在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阻截战结束之后,我国许多城市将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区域大数据平台,采用主动抓取的技术,动态实时抓取数据,同时建立自动化的大数据监测模型,每天动态分析全市运行状况以及预测潜在的隐患,为城市政府的决策者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建议。

同时智慧城市的安全将从物理层面扩展到数据域,区块链技术基于分布式存储和链式数据块,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和不可篡改性,在重要的政务和关键公共服务领域保障各种关键信息的安全。

大数据、人工智能、5G 通讯技术、云计算及区块链等信息信息技术一同构建了智慧城市的“高楼大厦”,构建从个人到家庭,从企业到社区,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管理高效的智慧健康城市运行体系。

此次疫情与智慧城市建设这台大机器环环相扣,有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城市智慧化运行;城市更加智慧化,城市管理者才能更加了解城市,进行有效率的感知、指挥与决策,应对疫情这种紧急情况,才能游刃有余。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移动Labs”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移动Labs
相关推荐

2020-04-08 08:20:27

政务大数据大数据产业信息化

2020-02-21 17:38:56

智慧城市区块链移动化

2020-03-17 15:15:01

政务大数据电子政务数字政府

2020-03-09 18:23:32

5G网络URLLC应用

2020-07-01 09:40:33

运营商美国手机

2023-01-17 13:30:16

2018-01-24 09:52:18

SQL查询秘诀

2015-07-27 16:56:24

LinuxQQ

2015-07-27 09:36:55

2009-06-16 15:42:44

Hibernate文档

2020-11-02 13:43:04

5G运营商技术

2009-12-02 14:09:52

2009-04-26 01:12:04

2013-04-15 09:42:24

PC苹果微软

2013-11-19 12:53:33

OA信息化

2021-09-13 22:29:21

区块链金融技术

2016-09-12 14:37:25

戴尔

2018-04-17 15:10:16

CIO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