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原保监会将传统保险业保险产品、代理人销售等方面的监管绳套逐渐“勒紧”,出台相关文件、加强现场检查、严惩不合规行为等一系列行动均彰显监管层面“重锤”已下,保险业回归本源势在必行。而对于互联网保险,今年10月,为期3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到期,银保监会正抓紧修订最新版本。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新规出台后,监管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准入门槛或变高。
自“三马”成立众安保险后,跨业分割互联网保险这块“蛋糕”的队伍逐渐扩大。7月24日,银保监会批准安联财险进行增资,增资后,京东旗下子公司正式加盟并持股30%。随着京东的入局,互联网巨头与保险行业的融合越发复杂。
保险为何吸引众多互联网资本的注资?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互联网普及,传统保险业已无法单靠延续“老路”来提升自己的动能,改革是传统险企的必经之路。而与科技和网络结合进行的变革,既可以节约线下人力成本、运营成本等,又可以提高效率,实现24小时销售以及提升服务的可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保险模式大致分为官方网站、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三类,每一个模式都有其对应的优缺点。其中,传统险企通过将产品展示在官网上进行销售,但若没有运用更多的网络和科技力量,互联网对传统险企的帮助较小。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以持证的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为代表。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安心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9.33%,实现13.33亿元原保费收入;众安保险原保费收入达90.83亿元,同比增长94%;泰康在线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5.22亿元,涨幅超80%;易安产险同比增幅约为79%,实现保费12.28亿元。在业绩喜人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的优势不断凸显。
其利用不断丰富的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种类,优化客户服务,不仅提升了保险的覆盖率,产品与服务更加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在客户满意的同时增进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反向释放出更多的保险需求。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相当于保险超市,通过整合各家保险机构的产品,实现统一平台销售,但此类平台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易出现比较价格的情况,价格低则买入,更容易导致价格不合理竞争的产生。
那么,在众多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的态势下,如何实现具有特色的创新?首先,保险产品因其自身特性,属于较为被动的消费产品。高效运用消费场景为主要产品转化渠道是互联网保险区别于传统险企的主要特点。例如,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保险、信用履约险、物流晚到险等均属于结合消费场景推动消费保险发展。今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消费成交额再创新高,伴随物流需求增多而同期推出的保险保障服务种类也再创新高,达70多种。但是,这种消费保险同样存在问题,因为其价格低廉且产品毫无区别,在市场早早被占领的情况下,后入场者想要再深入拓展市场,则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
在此种情况下,怎样另寻出路?专家建议,在细分场景中,实现场景化销售、提高转化率成为互联网险企占领市场的重要途径。传统险企有其自身优势,但在科技创新以及流量等方面不如背靠大数据、大流量的互联网险企。据悉,京东在拿下安联财险股权后表示,将基于3亿活跃用户和千万会员在京东各场景浏览、购物、服务、售后等行为上进行数据积累,对用户群体进行年龄阶段、居住环境以及购物偏好等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设计。以上是传统险企的劣势,但对于互联网险企来说,较为轻松的获客渠道结合科技的力量使其在未来大有可期。
但是,互联网保险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目前不易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将复杂的保险产品条款转化为消费者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明白的获客话术,同时一些复杂产品不易进行线上销售。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多销售较为简单易懂的车险、物流险等,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健康险、寿险等产品尚涉足不多。原因之一便在于无法在短时间内使客户明白保险条款,并转化为消费。
在今年11月,一款现象级的互助产品问世,短时间内吸引千万人加入。之所以称为现象级产品,一方面,该产品是依托支付宝平台,有流量相关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体验到了后付钱先享保障的权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年轻人需要保障的同时苦于没能力购买的痛点。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次创新仍需合法合规,互联网保险公司需更加严谨地处理合规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保障上,使保障成为为客户解决痛点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