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修炼之道》第 4 讲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海天塑机集团信息中心的IT总监张明文,延续之前的话题,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六项能力常进步。
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展现在客户面前的竞争力就是“性价比高,交货快!”,这“一高、一快”是相互关联的。比如,采取提前备货、扩大产能等方法实现交货快,势必会增加成本,直接导致性价比下降。
从企业内部看,哪些办法可以实现“性价比高,交货快”的目标呢?实现这“一高、一快”有哪些关键因素呢?我将其总结为六个方面的核心能力,缺一不可,彼此相互制约:
- 研发管理能力
- 交期控制能力
- 质量保证能力
- 成本改善能力
- 客户服务能力
- 供应链管理能力
这六项能力来源于企业拥有的“资源”加“持续管理改善”。企业的各种资源,是那些可以从外部获取的,能够通过投资购买等手段获取的东西,包括厂房、原材料、设备、技术、软件、硬件、人力、资金、营销渠道等等。
而核心能力,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之上的,但难以从外界获取的内在能力。没有管理改善,资源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是企业长期运作过程中,不断磨练、改善、优化、打造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资源、六项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如图所示:
制造型企业的六项核心能力,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六项能力的提升改善过程,也就是“两化融合”的过程。因此,作为企业的CIO ,其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协助CEO改善企业的六项能力。
比如交期改善能力,几乎所有企业都考核“订单按时交付率”,或者“订单延误率”, 把按时交付当做重要的管理考核项目。但是,对于改善交期,缩短交付期,却没有当做企业竞争力去努力追求。我认为,大多数国内企业在交期改善方面的潜力还很大。当然,是在保持性价比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交期。
利用信息系统的记录,可以清晰地展现一个销售订单从售前、签单、计划、排产、投产、完工、质检、入库、发运等过程的时间节点,计算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进一步分析这些时间间隔是否具有改善空间?用约束理论和精益管理方法,自定关键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改善目标,从而缩短交期。
再比如,产品研发能力改善。影响产品性价比的大部分因素在研发阶段就决定了。产品研发能力相关的数字神经网络包括以PLM系统为特征的“信息小循环”,和以全局业务为特征的“信息大循环”。
“信息小循环”是研发流程管理,研发项目管理,设计版本管理、BOM管理等研发部门内部的流程。
“信息大循环”包括产品线规划,产品原型,订单产品的客户化定制,产品模块化配置,零件采购、加工成本,装配工艺,零件通用化,产品售后服务保养、维修方便性,产品质量改善等等。涉及的信息系统包括PLM、ERP、MES、SCM、CRM、BI等等。
尤其要便于设计人员查询配件成本(ERP),鼓励采用通用零件、借用零件;及时了解车间(MES/ERP)反馈的BOM问题、工艺问题,改善售后服务反馈的质量问题等。
再举一个质量管理方面的例子。
产品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质量问题往往来自于售后服务反馈信息。因此,对应于质量保证能力的数字神经网络,重点在于质量追溯和分析能力。利用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形成质量统计、分析、追溯、改善、验证的信息闭环。涉及到的数据来源于SCM、ERP、PLM、MES、CRM以及检测报告、测试记录等等。有些质量检测数据存贮于专用仪器、设备中,需要对相关设备的质量数据做好存贮、管理和追溯。
实施售后售后服务系统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质量分析的需求,设计完整的故障描述、故障编码、故障位置编码、排除方式编码等,便于进行快速量化统计分析。
当然,只有系统,有数据,有信息,但是没有有效的管理流程,是肯定不行的。分享一个我亲身体验的例子,大约2013年的时候,买了一个当时性价比很高的联想智能手机,K860i。后来出现了一个质量问题,手机上插数据线的插孔接触不良,充电很困难。后来发现认识的人里面,很多人都说他们使用的联想手机存在这个问题。我当时就想,联想手机肯定完了。因为这个很小的器件问题,却得不到有效解决。反映了这家公司缺乏有效的质量改善能力。
今天的话题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也欢迎大家就本次话题以及以往的话题和我沟通交流,分享您的个人见解。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CIO修炼之道》开讲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