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智慧商圈实时监测系统在沪启用 助力实体商业

CIOAge
日前,国内首个智慧商圈实时监测系统率先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投入使用。

上海,正试图通过玩转“数据魔方”重振线下商业和实体店。虽然参与其中的“数据达人”并没有多少开店经验,但却善于从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洞察消费者的习惯和品位。他们认为,实体店此前的疲弱并不能归咎于网购,它们只是无法适应越来越快的消费潮流变化,而要论快,谁都快不过大数据。

目前,商圈大数据率先应用于南京西路商圈,这也是国内***智慧商圈实时监测系统。牵头推进该项目的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执行官汤奇峰说,他的目标是让商家“不在错误的地方开一家错误的商店”。静安区商务委主任林晓珏说,虽然目前项目只能说是迈出了***步,但已经有了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199930]]
商圈大数据项目在上海率先落地,它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解析出实体商业的“振兴密码”。

在熙来攘往中读出商业密码

在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大屏幕以“热力地图”这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着南京西路商圈的实时人流———近江宁路口的区域,地图上有几个深红色的斑块,表明客流非常集中。

一目了然的视觉呈现是以丰富的数据作为支撑。根据系统的提示,此时此刻,南京西路商圈所有商铺客流总数是15041人次;而过去七天,日均总客流约20万人次,人均消费在1500元左右。

商圈大数据项目的现有功能中,在宏观层面展示南京西路的熙来攘往,只能算是小试牛刀。更有意义的是,它能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解析、解读商圈的运营肌理,而这是统计、调研、咨询等传统手段很难触及的。比如,运行几个月来,大数据系统发现,南京西路商圈的消费者中,30岁以下群体超过60%,国际客流占比达7% (来自日韩的最多),外省市和本市顾客比例约为2比1。

负责为该项目开发算法和指标体系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过弋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共涉及11个统计对象、38种统计指标、86项统计内容,可按70多种筛选条件给出结果,并对接大量知识库。如果抛开人的行为数据,那么,商圈大数据项目至少可以根据查询需求,自动给出超过10万种数据;一旦涉及人,数据量将增加成千上万倍。

如果需要,那么大数据系统能迅速给出一些让人惊讶的结论。比如,通过计算它能马上告诉大家,在南京西路逛街的消费者中,“在陆家嘴上班”“从事金融行业” “月收入超过一万元”“本科以上学历”“30岁至40岁”“有房”“无车”“居住在古北街道高档小区”的,一共“=10”人。

为什么需要大数据?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宇表示,大数据的核心能力是为消费者画像,对人群进行细分,从而重构商业服务链。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赵效定眼中,大数据是商业创新最方便、最有效、最科学的手段。

闪亮发现源于打破数据孤岛

商圈大数据应用,是上海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成功尝试之一。此前,由于缺乏手段,商店经营者只能顺势而为,靠统计报表和经验支撑管理。但统计的特点是滞后 (不可能给出几秒钟之前的客流数据),而且统计的视野偏宏观,在解析微观、特别是满足个性化的小众消费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在大数据真正落地前,数据虽然也有,但相互之间缺少交叉、融合,限制着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在大数据的话语体系之下,跨行业、多维度的数据经常充分发生碰撞,从而激荡出更多闪亮的发现———通盘分析温度、晴雨、节假日和销售额的关系,经营者或许能采取更有效的促销方式。

数据是分析的基础。目前,商圈大数据项目的数据源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基站的人流数据、互联网消费者基础属性数据、POS机刷卡消费数据、社交平台的舆情数据等。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项目在隐私保护方面相当严格,所有数据都经过模糊化处理,无法与具体个人形成对应。

商圈大数据能在上海顺利运转,得益于天时地利。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设备成为个人行为数据的重要载体,一些高技术公司因此得以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度分析。同时,当大数据概念快速升温,电信运营商等意识到用户数据是重要的资产,于是投入巨资进行保存和管理。

但光有数据还不够。在市政府支持下,经过周密筹备,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去年正式组建,并迅速成为国内行业翘楚。交易中心为数据流动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合规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数据的跨界流动,成为上海大数据产业链的枢纽。正因为有了交易中心,商圈大数据项目才能顺利击破数据孤岛,彻底激发数据的价值。

期待更有创意的2.0版商圈大数据

商圈大数据项目真正落地,迄今还不到半年。静安区商务委的林晓珏说,商圈大数据已开始影响静安区的商业开发。比如,根据系统挖掘的结论,南京西路商圈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业态中,购物品类只占25%,餐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超过60%,因此,必须顺应趋势,发展服务消费、体验消费。

林晓珏强调,目前这个项目只是“1.0版”,重点在于汇聚数据,其提示的规律还需要更多实践检验。但她对大数据的前景充满信心:“实体商业已触底反弹,要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必须依靠大数据。”

汤奇峰告诉记者,未来“2.0版”“3.0版”的商圈大数据,将引入更多数据源,打通更多“孤岛”,并设计更多算法,从而更全面、深入地洞察商圈、商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过弋说,将来,商圈大数据还可以有更多“新玩法”,比如,通过分析铺位位置、客流、销量等,为某个门面设定合理租金;而有了商家的信用数据,还能以数据为担保,发展数据金融。

不过,大数据时代的创新拼图上,不会只有一两家龙头企业。某种意义上,大数据如同烹饪,同样的数据原料,凭借不同的创意和技术,可以分析出各种各样、各具特点的结论,而要比创意,正是小团队和“数据创客”的擅长。据悉,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计划把商圈大数据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目标是吸引更多第三方 “数据达人”携手助力实体店振兴。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推荐

2016-09-28 11:14:59

大数据

2014-10-31 15:10:50

IBM智慧商务联盛易佳

2012-08-30 17:24:38

2011-09-08 09:24:34

Mac Widget监测系统iStatpro

2020-09-25 07:27:09

物联网水资源监测系统商业建筑

2018-01-24 11:03:24

人工智慧nEqual邬剑

2012-04-26 17:15:30

SAP

2015-07-08 15:06:29

智慧商圈大连华为

2016-04-11 14:12:08

比特网

2021-11-29 18:14:34

九州云智慧园区

2015-05-04 17:46:34

ThingWorx物联网

2009-12-29 11:06:54

曙光海洋监测

2021-10-27 12:02:40

声网IoT产业XR

2018-04-08 14:30:33

PTC制造业ThingWorx

2015-05-04 16:35:09

互联网

2023-09-18 15:50:38

Cloudera上汽大众车联网

2016-03-01 16:33:52

DOT connect

2013-04-18 16:05:49

智慧零售解决方案联商网大会华为

2013-01-24 11:42:56

IBM

2021-11-04 23:20:14

数字货币人民币货币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