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弄潮——国家发改委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纪实

CIOAge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负责同志介绍,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了统筹共享、深化应用与绿色集约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业务流程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迭代,办公效率大幅提升,支撑全委履行职能、为民便民。

小编提示

从“单打独斗”到共用共享,从分散粗放到集约整合,从经验分析到数据智慧,回顾国家发展改革委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领域走过的历程,可谓不一而足,亮点纷呈。其中很多板块听名词很深很抽象,看现实却很近很具体。在《中国信用》杂志7月号的【特别策划】栏目中,我们对国家发改委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次立体式扫描,请看——

信息化弄潮——国家发展改革委协同联动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纪实

[[199143]]

37年前,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中,给人们描述了一种未来:继农业阶段、工业阶段之后,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多年后,当年还需远眺的信息化浪潮,如今正在变成现实,并迸发出惊人力量。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

“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实现大有作为,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与时俱进的机制创新和扎实稳健的基础建设作支撑。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了由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组长的全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多次对电子政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全委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强调,不断优化全委电子政务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工作机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负责同志介绍,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了统筹共享、深化应用与绿色集约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业务流程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迭代,办公效率大幅提升,支撑全委履行职能、为民便民。

公文处理 瞬间抵达——“厉害了!我的内网办公系统”

[[199144]]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议提案系统(摄/《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韩乾)

“这个文件什么时候能到我们这里?”

“请稍等,公文系统中,文件签发后会即时到达。”

“那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情况落实得如何了?”

“我马上进入建议提案系统看看。”

答案看似貌不惊人,但“秒查即知”的体验却意义重大。

“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交办重要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我们建成了以高效运转和有效督办为重点的综合办公应用系统,实现了办公业务的网上办理、过程督办和全程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副处长李莉告诉《中国信用》杂志记者,电子公文系统的全流程贯通,就是其中的典例。

2016年12月30日,电子公文处理系统全流程贯通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公文从起草、审核、会签、誊清、校对、印制、分发的全流程贯通。今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公文全流程贯通正式“通车”。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儿童节这一天,一个团队的成年人像孩子般欢呼雀跃。

“六一特大喜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史上首个单轨电子公文,发改办厅【2017】949号,已于今日18:20:02通过纵向网发送至安徽省物价局和安徽省发改委!此文的纸质件已印出并经我们分发完毕!”

“喜报喜报!发改企业债券【2017】229号,已发贵州省发改委。此文的纸质件现在还在我们办公室过六一节呢!”

“公文处理系统全流程贯通是一件极具挑战和创新性的事情,它不仅是简单地对现有公文办理模式的电子化,更是一种内部自我革新的过程。通过流程再造的创新和技术上的创新,大幅度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副主任、政务服务大厅主任黄勇表示,公文处理系统全流程贯通不仅是一个业务系统的建成,从深层次来讲,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依照法定程序规范公文的办理流程,通过‘制度+技术’,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做到公文处理全程公开、透明、留痕、可跟踪、可监督。”黄勇说。

全流程贯通试运行的半年时间里,累计拟制公文2480件,办结公文2415件。公文系统接收地方节点上报电子公文共588件,向地方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下发电子公文108件,极大地提高了公文的质量和效率。

“以前,大家都认为电子公文仅具有快速分发的优势,纸质公文还在装信封或奔波在火车飞机上的时候,电子公文就已瞬间抵达。今天,从排版、印刷效率来看,电子公文同样完胜纸质公文!一年近万件发文,如果按每个电子文件比纸质文件节省7个工作日来计算,那就是节省7万个工作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电子政务处处长王英表示,文件能瞬间发往全国,效率大幅提高,带来的便利高效将惠及更多办公人员。

“将内网和纵向网打通后,我们通过跨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电子历程与纸质历程的实时跟踪;通过电子文件直接转版印刷,实现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利用,促进了全委业务的流程优化和再造。”王英告诉记者。

“电子公文处理系统全流程贯通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更在于与智能交换、信用系统、纵向网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政务服务大厅系统、项目审批上会系统、档案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委托评估系统、在线监管平台等业务系统实现了联动,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同时,也向这些业务系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跨司局的业务协同联动。”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副主任赵农告诉记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的“前店后厂”模式中,“厂”实际上就指公文处理系统。每个文件的办理进展都会在公文系统里留痕,然后将结果传到政务服务大厅,再由大厅呈现给申请人。

“以前纸质文件的流转都要通过机要交换,现在好了,有了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全流程贯通,文件瞬间就能到系统里查看到,还可以打印出来,让我们在学习下发的文件政策方面大幅地提高了效率。”江苏省物价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利平告诉记者。

除了公文处理系统全流程贯通,领导批示和政务督查系统也让相关办理人员赞口不绝。“政务督查系统实现了对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事项、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专项督查事项、重要会议需要落实事项、与地方(部门)负责人商谈工作五类事项的全面覆盖、全程跟踪、限时办结和在线管理。”李莉介绍说,对于重点督查事项,目前已形成定期反馈上报阶段性进展的工作机制,并将系统中的办理情况与司局年度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挂钩,在该系统支撑下,政务督查真正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天都会接收来自中央办公厅(以下简称“中办”)和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国办”)以及委领导分派下来的任务,小到文件流转,大到体制改革事项交办,事项繁多。但是何时能落实,事项进展到哪一步,这些信息在2014年有了政务督查系统后,一下子就查清楚了。

“每天所有委领导的批件、交办及督办事项,我们都会全覆盖地录入系统,相关意见一打开领导批示系统就都可以看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督查室副主任刘玉洁告诉记者,办公厅秘书处对所有来件进行“一口受理”,给所有来件都发一个“身份证”,即来文编号,之后同类别事项如果有新的文件,都会挂上同一个编号,这样相关人员在查询时,只要键入编号,就可以查询到所有关于这个事项进展的全部信息。

“如果你要查一个件,无论是从智能交换、公文系统还是政务督查系统,只要有来文编号,都可以查到相关信息。”刘玉洁说,“来文单位、办文单位、接件时间、办件情况在这些系统里一目了然,所有文件的电子历程都能看到。”

“每个件的办理情况都会精确到人,如果承办人没有按时报上相关信息,我们就会敦促承办人及时上报。政务督查系统对快到期的事项还会亮起‘警报灯’标识,如果没有及时办理,我们还会发出督办单。”刘玉洁说,国办中办随时都会致电询问承办事项的进展等信息,“特别是对于多个司局联合办理的事项,跟踪起来比较复杂,在这个系统中我们一查就知道,而不用再去一处一处询问,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每年全国“两会”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都会向各部门、各省市统一交办“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进入办理流程。

“4月25日,我们在建议提案系统中收到了广东省全国人大代表吴青提的建议,题为‘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建议’。6月27日正式办结,距离要求时间提前了半个月,目前相关政策成果正在按程序会商各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以下简称“价监局”)竞争政策与国际合作处处长王火旺告诉记者,吴青的建议和价监局正在制定的关于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政策形成了很好的合力。“我们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吻合了她的建议,包括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细则和相关存量政策的清理工作方案和清理重点。”

“在系统里可以看到,此次意见办理我们和吴青代表进行了2次电话沟通、1次上门沟通。”建议承办人、价监局竞争政策与国际合作处朱凯告诉记者,在建议提案办理系统中同样可以看到办理成效的量化显示结果,例如根据建议出台的政策措施数量和出台的政策文件采纳建议的数量等。“系统中的提醒功能很实用,一般会在办结日期前一个月就开始提醒承办人员及时办理,并且是全程留痕,有些提案议案需要征求协办部门意见,哪个环节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给代表的回复内容以及沟通方式等,都记录得非常清楚,对我们办件也是很好的督促。”朱凯说。

“说非常满意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当问及吴青的感受时,她告诉记者,“他们特别认真!我每年提出的建议会涉及很多部委,但在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这5年来,只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我提出的两个建议当面到我公司来走访沟通。而且不是走过场,办理得非常扎实,这次我提出的四点建议中,他们对每一点都进行了研究和回应,效率高、效果好,让我很感动,也很敬佩。他们如此认真地对待,也敦促我们在履职时更加严谨,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人大代表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建议、提案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交办到我们这里以后,批分、承办、审核、签发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每个件的办结时间,都会提前一个月提醒,建议提案办理到了哪个步骤、当前的承办人是谁,一查便知,可以实时跟踪督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议案信访处李美玉告诉记者。各司局谁办了多少件,承办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办结时间、办理结果,都看得一清二楚。

“每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交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建议提案有3000多件,一般占总数的22%~23%左右,在各部委中名列前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议案信访处处长李行告诉记者,该系统中保留着从2003年至今的所有建议提案办理电子档案,随时可以查询。“每年我们的办理情况都受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高度肯定,前不久何立峰主任在听取办公厅工作汇报时,专门对建议提案工作做出指示,要求要再接再厉,完成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交给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任务。”记者了解到,几年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务院侨办等多个部委还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取经”,了解如何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以便更好地履职尽责。

无论是公文系统、政务督查系统还是建议提案办理系统,都还仅仅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内网办公系统31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智能交换系统、签报系统……每个系统都各具特色,共同支撑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提高政务效能,实现行政审批和办公业务的网上办理、过程督办和全程监管。

视频会议 “坐地日行八万里”——“开会终于不用跑北京了”

[[199145]]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促进民间投资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电视电话会议

(摄/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这次开会,真是省了大力了。”2016年,是辽宁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李树坦可以在本单位参加培训会的第一年。“有了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我们在线上就可以参加信息惠民试点方案专家评审的培训,并且进行互动,省了不少事儿。”李树坦告诉记者,“这一类的培训会,我们以后都能同步进行,不用再跑到北京去了。”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多次利用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培训会。由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横向涉及多个部门,纵向涉及省、市、县三级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以往开展面对面的大规模现场培训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我们利用互联网视频直播系统,将主会场的视频内容直接转发到互联网视频直播系统,省、市、县各级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通过视频直播,得到了及时、直观的培训教学,收看人数近10万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电子政务处调研员李丹说。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电视电话会议管理系统、互联网视频会议直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视频会议的召开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地市级发展改革和物价部门,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属于首创。

在过去,每年发改系统的“年会”——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受会议规模所限,只能安排来自委属司局和地方发改委约200名会议代表在宾馆开会。从2016年开始,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作了一次大胆创新:会议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委内同时联入5个分会场,委机关干部在机关各视频会议室,各地发展改革委副处级以上干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当地分会场参会,单场会议参会人数超过3000人,全系统参会人员达到近4000余人。

据统计,2016年全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纵向网视频会议系统召开67次会议,利用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召开国际性会议88次,9次成功地将纵向网视频会议直播到全国各地市、县发展改革委在线观看,累计收看人数达47万余人次,会后收看点播人数达11余万人次。

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不仅让发展改革系统受益,还成为召开国际会议的“得力助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欧洲处的郭歆对此深有感触。“今年2月份,为了准备法国总理来访,有一项成果需要开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委员会会议,但时间很紧,于是我们决定用视频会的形式开。”郭歆说,“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以前和国外议事、商谈,出访除了要办签证,还要在委内办理各种外事手续,如果会议时间紧急,时间上根本来不及。有了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后,既应急方便,又节省经费,效果非常明显。”郭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情况下,一个6人的团队,出访花费可能会达20万左右,如果去南美等地出访,费用会更高。“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让我们‘坐地日行八万里’,实现了面对面的国际交往。”

记者梳理发现,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先后支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司局开展的中美绿色合作伙伴、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中欧互联互通平台、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经常性工作会议;完成了中俄莫喀高铁、中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两洋铁路等工作性会议,以及中韩、中印、中加、中非、中法等多国多地区的视频会议,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产能转移、高铁“走出去”等国际交往与合作。

据统计,仅今年以来,就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纵向网视频会议19次,参会人数约5700人,节约经费约1200万元;召开互联网视频会议43次,参会人数约500人,节约经费约1000万元。

“互联网+政务服务”窗口 “一体两翼”——“申请更方便,服务更高效,审批更守时”

[[199146]]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指导办事者办理事项申报

(摄/《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韩乾)

“确实很方便,我只用了20多分钟就完成了项目的注册登记和提交。”7月5日下午,中煤能源鄂尔多斯分公司的马振虎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煤炭项目的核准事项,快捷的办理体验让他兴奋异常。“大厅的工作人员指导我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中注册获得项目代码,办事指南也写得很清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我以后可以随时查询审批进度,了解相关情况,以前得亲自跑到部委来问才能知道,现在系统中凭项目代码一查就明白了,真是省了不少心。”马振虎赞口不绝。

“我们完善在线提交、在线办理制度,凡能通过网络共享和核验的信息及相关材料,不再重复提交和重复提供。凡能通过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再到现场办理。”赵农表示,政务服务大厅之所以能实时推送事项办理进展,正是因为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的闭环,实现了让申请人更方便,让服务者更高效,让审批更“守时”。

2016年7月1日,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一个月后,政务服务大厅微信服务号正式上线,由此,与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形成“一体两翼”。这一次,线上线下功能互补、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公共服务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的正式落成,让政务服务大厅在细化办事引导、提升服务质量上“如虎添翼”。

“一体两翼”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便捷。“我们打造多途径、全天候、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同时,定期梳理咨询问题形成‘常见问题解答’,在网上大厅、微信服务端公布,供申请人在申报审批事项时参考。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对申报材料逐一核查,确认齐全后再提交,避免申请人携带纸质材料反复跑路。”黄勇告诉记者,网上大厅有效衔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16个政府部门协同实现项目网上预审、网上受理、在线办理、日常监管“一条龙”服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网上政务服务大厅申报事项总数达到11,981个,受理咨询12,272件,发出办理进展告知信息6万余条。

黄勇表示,下一步,政务服务大厅将参加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示范,实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并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大厅移动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转,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如果说政务服务大厅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外界的实体窗口,那么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门户网站就是向社会开放的网络窗口。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社会、履行职责的主要窗口和重要服务平台,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屡上新台阶。据了解,在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开展的政府网站年度绩效评估中,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排在国务院部委第五位。在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首次开展的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中,门户网站被列为良好级别。

“我们会对不更新、更新不及时、不回应或回应不及时等情况进行限定并按月汇总,年终对各司局的网站管理情况进行评比。”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信息处副处长张程介绍,2016年,门户网站发布新闻稿件、政策性文件、工作动态、地方发展改革委动态等信息2.2万篇,日均达百篇;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办理和答复。在全国政府网站季度随机抽查活动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抽查合格率达100%。

“我们利用专业的系统和工具对门户网站等6个网站进行常态化监测,对网站的连通性、可用性、更新情况、错误链接、错别字等情况进行月度监测,发现问题就随时整改。”张程告诉记者,除了统计主站访问情况、子站访问情况,还通过统计访问量大的栏目、站内高频搜索关键词,浏览量高的页面等指标,了解用户的访问偏好,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网站建设运营。

“运营管理网站时,我们既要督促司局保障内容的及时、准确提供,又要及时回应网友们通过“我为政务网站找错”栏目提交的问题,并在三个工作日内给出答复。”张程告诉记者,政务信息公开、政民互动交流和网上办事既是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的功能定位和要求,也是考核相关司局管理网站的核心指标。

网站常年有一个“热心人”周纪超,常常会就某个文件中的错别字提出修正建议。“这是我们网站一位特别热心的朋友,他经常会把错别字等细节性问题主动发给我们,这对我们认真运营网站是很好的鞭策,提醒各司局在发布任何一条信息时,都马虎不得。”张程说。

无论是运营网站,还是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与实体政务服务大厅的深度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大厅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微信服务号等及时全面、准确、公开发布服务指引信息,减少群众办事“找不到、看不懂、办不通”等现象,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了让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就能把事情办成的“小目标”。

政务信息系统 打破信息孤岛——“互联互通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

今年5月,国办印发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为落实《实施方案》,我们抓紧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将与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一道,分阶段、分层次协同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首先,全面摸清系统和数据的底数。“通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掌握各部门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情况及经费来源等,为系统清理奠定基础;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启动全国政务信息资源大普查,掌握各部门各地方数据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奠定基础。

其次,加快各部门内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一方面,对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占用资源长期处于空闲状态,以及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进行清理取缔。另一方面,各部门原则上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总”,即:通过构建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这一“总钥匙”,统领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形成统一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完善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一“总枢纽”,为全国各地方各部门系统联通、数据共享提供统一平台支撑,建设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这一“总门户”,为各地方各部门数据共享开放提供统一门户服务;落实《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总要求”,以此管理、评估、考核各地方、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实施《“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这一“总指引”,推动构建覆盖全国、统筹调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纵横协管的“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

除了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务办事效率和服务便利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内在实现重点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和利用方面也是频频出招。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建设综合信息资源库,开通了内网数据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统一检索服务系统,实现了委内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并且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间的目录与数据资源实现了双向自动对接。

“比如说我要查找一个文件,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关键词,可以按照地域、领域进行检索,一个文件什么时候发的、有什么后续更新和具体内容,一键就可以查询到所有相关资料,不需要再花时间去整理归集,非常实用。”王英告诉记者,内网数据资源共享利用系统还按主题、按系统提供了数据资源目录,可随时按需查询。

“我们通过设立资源共享目录,能明确谁提供信息、如何提供,谁负责审核等,一方面,可以在完成相关审批授权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各部门共享更多数据,避免了同一信息的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另一方面,督查各司局提供信息的情况也有了依据。”李丹表示,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惠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各司局,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政务服务的协同性。

记者了解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在横向上推动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内、委属单位核心业务系统数据的沉淀汇聚;在纵向采集了副省级以上发改、价格、粮食、能源等系统的数据,整合形成了宏观经济、规划计划、经济运行、投资管理、区域发展、价格管理等核心数据库。

除了建设综合信息资源库外,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被认为是推动信息共享的又一“利器”。该平台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办公内部网、纵向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实现了对不同来源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形成了投资监管、经济运行、产能过剩等若干专题,综合分析和展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各专题的总体运行态势、监管调控等情况,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宏观调控与辅助决策。据了解,目前,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根据数据来源与业务特色形成了16个可视化展示专题。这一建设成果将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广涉猎、深层次、大力度地开展与推进大数据研究与信息可视化分析展示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例如在投资专题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五年规划储备项目的投资情况、重大战略项目的投资情况、来自中央部门、央企和地方发改的项目申报情况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中,可以看到“十三五”能耗总量目标的完成情况,2016年全国能耗总量与强度的双控考核情况;在价格监管专题中,可以看到价格举报地区的分布、价格监督办件状态的统计、受理分类统计、举报方式统计、全国受理价格投诉前五名的省份、热点行业前五名等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梳理内部网31个数据源,整合并建成含680多万条文本数据的非结构化全文索引库、含11个图层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索引库、含2704个视频的多媒体数据索引库,并已经形成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整合并建成含600多万条数据的数据资源索引库,按权限统一检索数据资源,向全委用户开放,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关联、推荐和部分主题数据的可视化展现,为下一步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建设、辅助领导决策支持夯实了重要基础。

推动信息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是重要目标之一。记者了解到,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面梳理委内存量业务资源的基础上,还开展跨部门数据协同应用示范工作。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就是打通部门间、地区间信息壁垒的典例。据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介绍,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地区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将散落在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归集在同一主体名下,向政务部门提供信息共享、信用查询等服务,支撑政务部门开展基于信用的监管和服务。

此外,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审批16部委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已纵向链接到省、市、县一级。国家公共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全国2000多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土地矿业权交易、政府采购、工程承包等交易数据。12358价格监管平台,中央、省、市、县四级联网,每年受理价格投诉举报案件超过60万件,为相关领域开展后续分析和监管决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除了推进政务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步伐也正在加快。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信息中心已和几十家大数据公司和征信服务机构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构建政府和社会互动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应用机制,形成政府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交互融合的信用大数据资源。

不难看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以一揽子信息共享措施,逐步建立全国发改系统内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之间的重要平台和系统,形成纵横联动、互联互通的政务信息共享体系,为提升发展改革工作政务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大数据分析 为决策提供量化支撑

[[199147]]

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融合分析与可视化展现系统

(摄/《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韩乾)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的诸多指数中,“润滑油采购指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们通过大量的比对研究发现,润滑油企业采购指数能够反应近期企业自身的经营景气情况和对市场的预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大数据分析处负责人王建冬告诉记者,该指数是与国家税务总局合作,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创新性指数之一。

一年多前的一件事,还让王建冬记忆犹新。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下调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由于这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的首度下调,政府部门对政策实施后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非常关注。为了更加及时、精准地了解政策实施效果,特别是产业量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农民和企业的反应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分析中心受委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效果跟踪分析,最终得出了农民积极性先抑后扬、企业积极性一路走高,总体政策效果良好的结论。当时,这还是少有的典型的运用大数据进行政策后评估的案例。后来,此类的分析越来越常见。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年,国家信息中心出了98期大数据分析报告,到了2016年,大数据报告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0份,几乎翻了一倍。

仅仅两年的光景,大数据分析就已成为辅助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制定、评估和效果跟踪的常用工具。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数据分析应用正式启动。国家信息中心先后组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和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两个业务平台,为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加快形成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合力,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大数据专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大数据归集汇聚体系、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大数据综合管理体系等。同年,举办了两期面向全国副省级以上发展改革、能源、物价等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培训班,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向全系统进行直播,培训覆盖总人数超过4000人。

“2015年大数据分析中心刚建成时,我们接到的分析需求大多比较模糊。”王建冬回忆道,从2016年第一季度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形成了大数据分析需求的季度汇总机制,越来越多的司局主动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建立需求常态沟通机制,促进大数据分析嵌入司局日常业务之中。“现在司局主动提分析需求已经成了常态。目前已经有15个左右,都是核心业务司局。并且已经和委综合司、政研室、运行局、投资司、外资司、振兴司等业务司局通过多种方式正式建立起大数据分析专项研究和常态化支撑机制。”

在推进各类数据资源有效汇聚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先后与多家部委签署了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有序推进大数据跨行业协同示范应用建设。先后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关于共同开展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关于联合开展税收大数据应用与研究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林业局签署《关于联合开展生态大数据应用与研究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此外,还先后与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等多家部委相关单位建立大数据合作关系。据悉,后续还将与相关部委联合组建面向电子税务、电子商务、生态建设、经济安全、市场监管和国企运行等领域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业务联动、应用协同的大数据跨行业协同机制。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工作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据介绍,目前国家信息中心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2017)》《“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和《“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等年度大数据分析报告,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信息中心还与多家媒体合作推出了“复兴丝路”《大数据观察:聚焦“一带一路”》等系列专栏新闻产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统计,自2015年年初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累计完成大数据分析报告超过280期,处理分析数据超过5000亿条,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双创”等宏观分析领域研发了50余个大数据指数,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规划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平台联动监管 全程跟踪——“足不出户就实施网上监管和监察”

近年来,“四大平台”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动创新调控、监管、服务的平台载体抓手路径,成为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大举措、转变政府职能的中坚力量。

1.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在2015年国办印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中,64次提到了“信用”二字,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服务和监管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截至今年6月,作为国家信用信息的“总枢纽”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连接39个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32个省级信用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近30亿条,含自然人信用信息约3亿条。对外提供社会公开类信息2.3亿条,其中,“黑名单”信息1700余万条、“红名单”信息70余万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2900余万条、双公示信息4700余万条。

在6月23日召开的信用联动合作暨“信用中国”网站上线两周年媒体通气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经司副司长陈洪宛表示,“信用中国”网站上线以来不断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集中公示全国各地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向专业机构免费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网民浏览查询“信用中国”网站已累计突破4亿次。浏览网站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浏览过网站的地区包括了国内100%的省及90%以上的市县,也涵盖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在内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了解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数据对接,例如在有关资金和企业债券申报过程中,共有1500多家“黑名单”企业受到限制。同时,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还以接口方式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查询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大厅提供企业法人基础信息查询服务43万余次、企业法人信用档案查询51万余次。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表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政务部门开展公共服务、联合奖惩、协同监管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归集、交换、共享和应用,随着信用监管的日渐深入,“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正在迅速形成。

2. 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会给每个项目发放一个项目代码作为项目唯一的“身份证”,它会跟随项目整个的建设周期。“项目从办理第一道手续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审批监管信息都会统一到项目代码上,同时凭项目代码可以到全国各地办理投资项目的有关手续。在办理过程中,每一个事项办理环节、状态、办理时间、办理部门以及最终的办理结果都会通过办理详情在里面非常清晰地列示出来,项目申报单位可随时进行查询。并且最终办理结果通过在线平台的公示信息栏目公示出来,接受社会监督。”在线平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当前该平台在汇集全国投资项目数据后,还通过互联网向全国提供投资项目申报情况,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投资意向,也可以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参考。

“每个部门都可以把自己部门详细的办理环节登记到平台上。比如,现在是环保部人员登录,环保部人员在办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查看自己部门的信息,也可以看到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发改委、安监等相关部门所有办理状态以及办理结果,这样就实现了投资项目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上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当前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还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衔接,在部门审批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点击在线平台上企业旁边的“信用”图标,查看企业信用信息。如果企业有联合惩戒或“黑名单”的信用信息,可通过在线平台随时查看,为各审批部门开展联合惩戒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的业务系统已经联接了17个项目审批部门和37个省市平台,各部门各地方在该平台上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业务纵横协同。

3. 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

作为四个平台中和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的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开通运行两年多来,凭借“四级联网、实时在线、一件一码、痕迹管理”的优势,逐渐成为群众维护价格权益的主渠道。

“我们接到举报后,告知举报人我们已经受理,并且会在60天内给举报人一个处理结果。平台会生成唯一的查询码,凭借这个查询码可以随时登录查看举报问题的办理进展,使举报人在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实时可查询,处处公开透明。”价监局监督指导处副处长张炜说,每一起价格举报案件的办理过程,在平台上都全程记录,有迹可循,确保执法工作公开透明。

除了受理投诉咨询,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局每个月都要向社会发布价格监管分析报告。因可以警示经营者,提醒消费者,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2017年5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运行平稳,平台受理量相比上月增长9.7%。停车收费、网络购物、商品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群众关注度较高;网购行业举报受理量连续两个月下降;房地产行业相比上月举报受理量增长较多。‘五一’、‘端午’假期市场价格秩序总体平稳,民众出行热情较高,交通运输和旅游等价格问题仍最受关注……”旅游、开学、供暖、交通运输、网购、春节,每个月的报告都有亮点。

张炜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旅游旺季到来时,我们在平台上可以看到具体有哪些事件举报和咨询量大,各类旅游景区中哪些是群众关注的,反应问题比较多的,从而有重点地提前提醒相关方面做好应对准备。”

“预警响应是平台的突出特色。我们充分利用系统信息化成果,提高依法履行价格监管职责的能力,加强市场价格预警分析、市场价格波动监控,提高价格监管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价监局监督指导处处长薛勇表示。

截至6月30日,平台受理价格举报、咨询投诉超过182万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利用平台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经济制裁金额超过174亿元。与开通之初相比,平台单月受理量增长25%,网络渠道举报受理量增长近14倍,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办案效率进一步提升。

据价监局监督指导处袁佳介绍,经过升级改造,下一步价格执法人员还可通过12358价格移动执法系统办理价格举报、价格违法案件,在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价格违法行为的快速处理,通过现场拍照、录像、录音、通话等功能,进行即时调查取证和处罚,有关违法信息、取证信息、处罚结果信息等可直接进入系统,提高价格监督检查现场办案和行政处罚效率和执法水平。

4.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一些企业低于成本价投标,中标以后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留下很大的隐患,也导致了合同纠纷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今年3月陕西西安的‘电缆门’事件,奥凯电缆的中标价严重低于实际成本,为了收回成本,便采用劣质光缆。”这是今年6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上,何立峰在回应“低价中标”现象成因时做出的表述。“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之所以被滥用和错误使用、引发一系列问题,与中标人出现了违法成本过低有关。”他强调,要实施全过程监管,强化落实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明确中标人应当对产品质量负总责,加大企业违法成本。

据了解,在全流程监管方面,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汇集并发布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交易全过程均可在平台上留痕,可溯可查,实现了全流程电子监管。同时,横向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现贯通,基本形成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一张网”。

“在该平台上,行政监管部门可以足不出户,就实施网上监管和监察。”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处长赵成峰告诉记者,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搭建,为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实现电子监管、远程监控和联合惩戒提供了有力支撑。平台作为协同监管的通道,汇集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政监管信息、项目报警信息及投诉信息,并以地图导航的方式提供全国各省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概况和网址链接,可以随时跳转到任何一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与过去的线下交易不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可从价格分析、效能评估等多个维度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深度分析、预警、监测。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副处长鲁岩表示,随着各省的资源数据逐步共享打通,企业在不同省份的交易业绩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监管和宏观经济调控将起到积极作用。“以招投标为例,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推动各省的招投标信息共享,通过汇集招标人和投标人及其交易数据,看各省的招投标市场开放程度。若发现某省份招标企业中本地企业占比越高,那么该省的经济开放程度就越低,反之若外地企业占比越高,则其开放程度就越高。”鲁岩说。

截至2017年6月20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汇集来自全国32个省级服务平台、81个地市级服务平台、528个交易平台的业务数据1500万条,其中交易数据1278万条、主体数据191万条、专家数据38万条,信用数据3万条、监管数据9243条。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网网站累计访问量达到3215万次,平台对外发布公告共59万条。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促进招标投标信息的聚合与公开,实现招投标全流程市场化专业化,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力推动电子招标投标,先后发布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管理规定,并通过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建设了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以该平台为枢纽连接全国各行业各地区交易平台和行政监管平台的全国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网络。“该平台作为交易平台枢纽、公共信息载体、身份互认桥梁和行政监督依托,为地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持。”赵成峰告诉记者,目前该平台在促进招标投标依法阳光交易、接受社会监督以及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截至今年6月,该平台已对接201个交易平台,汇聚招标投标数据800多万项,涉及招标项目65万个。

网络安全 实现可回溯、可追查——“没事儿吧?”“没事儿”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在帮助政府大幅提升办事效率、方便百姓办事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工具。

今年5月13日早上6点,勒索病毒大面积爆发,多个政府网站陷入全面瘫痪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因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反应而安然度过。“早在今年2月底,我们就封掉了该病毒进行攻击所利用的445端口。”李丹告诉记者。为何会提前封掉该端口?并非“未卜先知”。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网络安全的随时反应与处理,网络安全工作人员专门建了一个微信通报群,关于漏洞通报、动态网络安全等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在群里共享。“网络安全就得有人负责时时刻刻盯着,并做出迅速反应。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李丹回忆道,病毒出现前一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完成了对各个关口防火墙封闭的检查,是各部委中行动最快的。

近年来,一些来自境外的邮件攻击花样迭出,目标可以精确到人。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电子政务外网安全邮件中心和厂商的密切合作下,通过推广普及专用安全邮箱,实现电子邮件传输存储加密、安全监控等多种防范措施,创下了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零攻陷的纪录。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对网络安全保障的一贯重视。2014年在林念修的主持推动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网络安全应急总体预案,比国家级的网络安全预案早出台两年多。

“没事儿吧?”

“没事儿。”

——这是网络安全人员给他人最短也最安心的报告。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部署建设网络安全动态感知系统,提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安全事件发现及处置能力。例如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平台,将过去由各个应用系统自己管理用户和权限转变为统一管理,做到了用户“一站式”登陆,并在此基础上与审计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用户从进入系统到退出系统的全过程记录,做到了出现问题可回溯、可追查。

先导工程 引领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持续推进放管服”

[[199148]]

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专家验收会

(摄/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弘杰)

打通内纵网,结束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网与纵向网十多年的物理隔离状态,为地方发展改革委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窗口";建成公文系统与政务督查系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交办国家发展改革委重要事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成信用信息归集及应用系统、全国投资项目信息联网系统,为有关方面落实“放管服”提供支撑;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雏形,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资源联动和深度利用奠定基础;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向社会全面展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转职能、转作风、公开透明审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决心;建设安全系统,提高网络防护能力和管理能力……

如果说,以上目标的实现像一片片叶子展开,像一根根枝条发芽,那么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以下简称“先导工程”)就是涵养这些成果的树根。

今年4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专家审查。“先导工程的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试运行以来,经第三方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各系统通过了系统测试,达到了预期功能和性能指标。能够为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来源,为支持宏观经济信息共享、开展经济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等分析决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专家组组长、中国信息协会特邀副会长何华康表示。

以先导工程中的委内信用信息归集及应用系统为例,“该系统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信用信息目录实现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将信用信息与我委行政审批工作相结合,建立‘逢收必查’‘逢办必查’制度,积极开展联合惩戒和联合激励。”周民表示,通过委内信用信息归集应用系统建设,为委内审批工作等决策提供信用支持,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系统共收录企业信用信息8196条,收录自然人信用信息4.4万条,收录委外信用信息超过1700万条,用户通过系统查询信用信息约4.7万次。

据了解,先导工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先导工程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一带一路”等核心工作,在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履职能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升办公效率;进一步支撑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推动信息公开透明;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信息获取、监测预警、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支撑保障和安全防护水平等。

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二期建设。对比先导工程一阶段,先导工程二阶段项目不仅涉及全国发展改革(物价)系统,还涉及各地经济运行指挥调度主管部门和相关的大型国有企业,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电商数据也纳入了项目建设的范围;运行网络既有涉密的内网,也有非涉密的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建设范围、投资规模、协调组织都明显升级。

先导工程各项任务的顺利完工在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履职能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下一步打造“智慧发改”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发改’是在新经济迅猛发展大趋势、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改革工作调控治理方式的二次重大转型,主要实现由经验智慧向数据智慧、大水漫灌向精准调控的转变。我们力争用4年时间构建形成大平台融合、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信息化架构,全委数据意识和数据技能全面提升,打造形成数据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创新机关。”黄勇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支撑政府治理创新,满足综合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调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廉政风险防范能力,在未来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布局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智慧发改”的概念,目前相关规划正在制定中。

从“单打独斗”到共用共享,从分散粗放到集约整合,从经验分析到数据智慧,回顾国家发展改革委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听名词很深很抽象,看现实很近很具体。

 

如今再回首,当年阿尔文•托夫勒的预言虽然并未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充满梦想的未来。而当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正是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站在未来、追逐未来。可以预见,在先导工程、“智慧发改”的强力驱动下,信息化迸发出的力量将越发强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成为政府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范例,届时,将有更多希望产生,更多惊喜落地,更多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中国信用
相关推荐

2017-06-15 16:38:41

华为2017商洽会

2017-02-16 11:14:44

社保中心信息化建设文登人社

2012-06-28 11:02:32

2017-07-25 12:41:00

信息化智慧法院智能

2017-02-09 15:39:34

信息化建设信息平台安全生产

2017-05-05 10:35:20

2011-12-18 21:10:13

微软云计算珠江投资

2012-12-05 10:53:53

信息化校园网络AP

2017-07-11 16:00:01

医疗信息化数据

2013-09-13 17:29:01

华为ICT华为

2014-12-23 10:53:54

华为信息化

2013-05-17 15:38:11

方物

2018-03-22 14:53:13

2012-11-14 13:41:17

信息化网络

2018-03-13 16:40:19

教育信息

2017-02-20 12:46:26

绿色交通智慧交通

2011-09-02 09:20:02

信息化建设

2015-05-06 09:40:31

2013-11-11 14:14:07

信息化

2011-06-21 14:56:52

数字城市 信息化建设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