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亚马逊玩转仓储分拣技术,智能系统基于大数据

CIOAge
物流一直都是制约中国消费者进行跨境网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29.9%的受访用户因运费成本过高、20.1%的用户因物流时间过长而放弃购买。

[[196736]]

7月11日,亚马逊全球第三届会员日(PrimeDay)正式开启,中国Prime会员首次参与其中,这意味着亚马逊需要调动全球仓储物流的资源,保证中国会员在最短的时间收到海外直邮的包裹。

“每次大促的背后,其实都是一场跨境物流的接力赛。”亚马逊全球物流中国运营副总裁孙昱晴告诉记者,亚马逊的全球物流能力是亚马逊跨境电商发展的保证。

目前亚马逊Prime会员数是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登陆中国首月会员数的8倍。2017年一季度的海外购销售额是2015年一季度的11倍。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亚马逊位于昆山的运营中心,了解了其如何整合全球网络资源及其智能化的跨境物流体系运作。

全球布局运营中心

物流一直都是制约中国消费者进行跨境网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29.9%的受访用户因运费成本过高、20.1%的用户因物流时间过长而放弃购买。

因此,不管是国内的淘宝、京东,还是国外的亚马逊,都在加大物流领域的投入和掌控。

据记者了解,目前淘宝主要通过三通一达等民营快递公司进行电商递送,而京东则已经自建物流体系,亚马逊也有自己的物流运营板块,并在全球布局了140多个运营中心。

位于上海周边的昆山运营中心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投运,共有2个库房,面积8万平方米。

进入运营中心,记者看到约8米高的货架上放置着不同品类的商品,包括图书、食品、电子产品等,货物进入仓库后,工作人员会根据系统的分配放到不同的货架上,消费者下订单后系统会触发进一步的分拣任务,工作人员再根据系统设定好的取货路线完成拣货送到包装组。

乍一看,这些货架与普通物流快递企业仓库里的货架并没有多少区别,但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这里的每一个库位都有一个独特的编码,二维码是每一个货位的身份证,相当于一个GPS,可以在系统里查出商品定位,进而实现全球库存精准定位。

据记者了解,亚马逊有99大海外运营中心,中国客户通过亚马逊海外购所下的订单,就是由亚马逊海外运营中心直发中国。

而在一些智能运营中心,亚马逊已经开始使用Kiva智能机器人(19.840, -0.30, -1.49%)加速订单分拣和发货,由Kiva机器人配合员工完成拣货,将订单商品自动送到工作人员身边,通过人机协作加快订单的拣货和处理速度。

Kiva智能机器人由亚马逊2012年斥资7.75亿美元收购的机器人制造商KivaSystems提供,目前,超过8万台Kiva智能机器人已经在亚马逊遍布全球的25个智能运营中心工作,不过在中国,亚马逊尚未启用Kiva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

除了使用智能机器人,商品在包装后还会由Slam一体化操作设备在包裹经过的瞬间完成称重、贴标签、扫描等一系列作业,使得平时用人力费时费力的分拣现在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自动纠错,通过高精度的称重能力快速识别并将拣货有误的包裹剔除出来。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系统

不过,孙昱晴也对记者指出,无论是智能机器人还是无人机递送,只是智能供应链的一部分,公司更多在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智能系统的不断优化,减少人工的干预,提高配送的准确率和效率。“在这方面,大数据是基石,Kiva、无人机等只是支持。”

国内物流与供应链专家黄刚也介绍,亚马逊是最早玩转物流大数据的电商企业,在业内率先使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技术进行仓储物流的管理,推出预测性调拨、跨区域配送、跨国境配送等服务。

比如在中国亚马逊运营中心,最快可以在30分钟之内完成整个订单处理,也就是下单之后30分钟内可以把订单处理完出库,从订单处理、快速拣选、快速包装、分拣等一切都由大数据驱动,且全程可视化。

此外,亚马逊还有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来帮助精准分析客户的需求。比如,后台系统会记录客户的浏览历史,后台会随之把顾客感兴趣的库存放在离他们最近的运营中心,这样方便客户下单。

而在消费者浏览页面时智能系统也可以在几个毫秒内从数百个交付方案中,计算出在承诺时间送达商品的情况下,哪一种发货方式最快捷、客户体验最好,从而实现动态调配不同仓库的库存,实现尽快能高效的配送。

记者还在昆山运营中心看到,基本上在任何一个区域都不会很多人围在一起,工作人员介绍,这主要是由于亚马逊的后台有一套数据算法,会给每个人随机地优化拣货路径,拣货的员工拿着扫描枪,就知道下一个应该去到哪个货位拣货,永远都不要走回头路。

“我们在仓库里面的拣货路径都通过智能体系进行优化,拣货员所走的距离只有大概在3英里(约5公里)。”亚马逊昆山运营中心运营经理王浩锐告诉记者,“我们曾经有过测算,如果没有智能体系,每天每一个拣货员,走过的距离有17英里(约27公里)。”

责任编辑:吴金泽 来源: 第一财经
相关推荐

2021-07-30 16:01:05

大数据技术应用

2016-02-22 11:39:27

亚马逊AWS大数据

2017-04-17 09:02:47

2017-04-08 17:08:10

2017-08-30 16:40:56

2011-10-25 09:50:41

大数据

2019-07-24 06:05:32

2015-05-11 10:25:54

2015-03-17 10:24:38

2013-10-21 10:56:48

微软大数据中国石化

2020-07-26 22:14:12

物联网无人机3D打印

2015-07-17 07:37:23

虚拟试衣系统

2020-11-12 09:49:29

大数据亚马逊互联网

2013-07-30 14:21:28

大数据

2019-11-22 20:23:57

戴尔

2016-05-23 15:10:52

小米技术架构大数据

2013-07-10 10:17:07

2015-09-01 10:52:16

安全数据分析架构

2014-01-09 09:17:04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