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喊‘狼来了’,还是真的来了?”说起人工智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说,“智能时代真的要来了”,中国要把这样的技术,聚焦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尤其是制造业。
在6月21日举行的2017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会上,杨学山感慨于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研究,他认为这份报告上的三个时间点可以说得上是“震撼”。
据这两家大学的报告,10年内,人工智能在翻译、高中水平的写作、驾驶卡车,售货员等方面将超过人类;到2050年,所有人的任务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到2136年,所有人的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这份报告调查了352位人工智能研究员的观点。
回顾人工智能60余年历史上,学者多次做出“充满激情”“大胆”的预测,但这次不是‘狼来了”。杨学山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找到了实现的路径,二是拥有了实现的路径,三是有社会需求。
杨学山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现在基本具备,“从感知技术,到传输技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能力,这样的能力已经大致形成,有的正在形成中,2136年这些能力都会具备”。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曾表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在日常生活中,刷脸门禁、智能翻译、语音识别、新闻智能分发都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大型互联网公司更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者。京东集团副总裁翁志介绍,电商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用人工智能预测销售数据、精准营销、智能客服、仓库机器人等。
不过,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处于早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说,尽管“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但人工智能真正占领世界的舞台,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这个过程就是人工智能在不同的场景发挥作用。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六大重点领域是,智能驾驶、教育、金融、医疗、交通、专用芯片。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原副部长,杨学山尤其重视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制造业的智能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5年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制造强国发展路线图,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所谓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SAP中国研究院院长、全球高级副总裁李瑞成说,“智能化,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达到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分析,包括机器学习的应用,有这三个要素才能够打造智能的企业运转”。
中国的海尔、华为、阿里云等企业都在探索智能制造,不过距离智能化仍然很远。广大中小企业更不具备智能化的基础。
当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联盟提出未来三年目标,如孵化50项人工智能产品、培育40家人工智能企业、建设3个地方创新基地。杨学山希望,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专家、研究机构,把中心聚焦到制造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