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境剿劣”的大力推进,如今,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水利局的数字河道监控室里,工作人员鼠标轻轻一点,鹤溪河、溪口绿道的即时流域情况就显示在大屏幕上。因为在这条8公里长的河道上,15台网络高清激光高速机和30台枪型红外网络摄像机,24小时全天候“站岗”。
“地上配备‘千里眼’,天上来了‘侦察兵’,在‘全境剿劣’中,景宁狠补‘智慧’短板,将传统的治水向现代化、信息化进行转变。”景宁畲族自治县副县长徐瑛介绍说。
据悉,景宁共有662条河道,总长1863公里。目前,该县已启动两架无人机,“全覆盖、无盲区”地随时巡河。而在重点河道,则架设起摄像头,并建起一个总投资150万元、全市***的县级“数字河道”设备。
工作人员介绍说,该系统可同时采集水位、雨量和水域图像信息,实现系统联动、信息共享。同时,系统可对任意控制站点设置液位警戒值,出现异常时,能自动将信息通报给指挥调度人员,实现实时监测、巡检及预警控制,达到无人自动化监测目的。
与此同时,“智慧治水”还大幅提升了巡河效率。连日来,在景宁溪口至大均河段,一架无人机在河道上空来回盘旋飞翔。远程遥控的是景宁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蒋硕漱,巡视画面即时呈现在她手中的监控仪屏幕中。
“一旦河道出现异常情况,便立即拉近镜头,记录下具体情况,随即交由当地治水部门整治。”蒋硕漱说:“以往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巡查20公里河道,一台无人机‘上岗’后,一天能巡查600公里河道。”
现在,这样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开始渗透到景宁治水的各个环节。
“您已进入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如今,凡是进入景宁县城水源保护区范围的移动手机用户,都会收到这样一条提醒短信。而在龙潭桥水库周边及栋头村的水源涵洞口, 11架水源监控设备,对水源地进行全时段、全天候、全流域的监管。
“打开手机APP,随时随地都可以调出所有监控点的画面,实现远程监控,确保县城5万居民喝上放心水。”该乡负责人刘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