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的临床医技护理人员确实很忙,有很多抱怨和痛点,但大家还是会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未必会想到是否能通过创新技术解决这些问题。”5月19日,在健盟和2017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医疗的创业机遇与挑战》沙龙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市场与患者体验部主任陈蕾主任带来了妇产科医院应用AI技术的一些需求场景,而这对AI医疗创业公司很有价值。
据了解,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市级妇幼保健院之一,是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陈蕾称,从2014年开始,他们就已经与合作伙伴开发了20多个解决患者需求的应用,涉及就医流程、医患沟通、针对新生儿科、保健科等专科领域的特殊应用和非医疗增值服务等,实现方式有微信服务号、支付宝、APP、手机扫一扫、摇一摇和AI技术等。
在AI技术方面,陈蕾带来了4个需求场景:
科普场景
通常来说,孕妇除了医疗问题外还有很多生活上的问题,比如“怀孕能不能喝酒?”“可以吃海鲜吗?”“可以有性生活吗?”等,但医生没有办法解决这么多问题,但网络或社群中的很多解答非常不专业。现在有很多在线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APP、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但孕妇需要等待医生回答问题,这存在及时性问题。同时,医生也很想解决患者问题,他们通常会写科普或讲课,但效应有限。
那么,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在线实时回答患者问题呢?
服务咨询场景
很多患者来到医院,会觉得不知所措,会问“就医流程是怎样的?”“儿科在哪里?”“我怎么找到某个专家?”等很多问题。
去年5月,我们将支付宝、微信、电话热线、网站上的客服中心等医患渠道整合在一个软件平台上,组织一个客服队伍解答患者所有的问题,包括预约、投诉、咨询、表扬、建议等,并且将不能及时回答的问题推送给相关部门。
但我们的服务量远少于需求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如何满足移动端客户呢?如何保持24h都能相应?如何保证客服的质量?
在这个场景下,人工智能能做什么呢?
染色体核型分析场景
羊水穿刺是产前诊断的金标准,之后要进行实验室细胞培养,再之后是染色体核型分析。
核型分析的具体过程是:细胞培养好后,实验人员区分染色体和杂质,并去除杂质;染色体分离;编号人体的23对染色体;最后找出每对染色体的异常。
目前,我们产前诊断中心要派四位技术人员专门做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两个技术人员同时看同一个标本,综合判断两个人的判断结果,判断不同标本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快的15min,慢的甚至要一整天。目前阳性率是5%,异常率10%,产前诊断中心的异常样本量有2000多,但人力有限,一个月只接受200~300个羊水核型分析,但市场需求要比这个大得多;目前羊水穿刺到拿报告的时间是25个工作日,其中细胞培养需要8到10天,大部门时间用在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耗费人力。
目前的痛点是,一个诊断耗时长,人力成本高,对实验员的技术要求要,同时有资质做检查的医院少。我们期望通过AI技术,能识别染色体并编号,筛选出一些异常情况,最后人工审核。
产科超声场景
孕妇从知道怀孕到分娩需要进行4~6次的超声检查,<14周时,做早孕检查,其中要做不少于一次的早孕超声,其中包括NT,这对于超声医生的要求很高,而且耗时长。对于每天预约的早孕超声检查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做NT,大部分人做不到NT。20周时,需要做正常的超声检查。24周时,做大畸形排查的超声检查,以发现主要的畸形,这对于医生要求高,耗时也长。30周、32周、36周、39周时,会不断做超声来看小孩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是一个大致的流程,患者对于超声的需求是很大的。
目前,超声检查是由超声医生用探头在各方面扫,以找到最合适的平面,进行数据测量和诊断。早孕期NT检查耗时20分钟左右,中孕期大排畸检查平均耗时30分钟,其中,找合适的平面、读取数据在5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但培养一位做产科超声的医生差不多要四年左右。
未来,超声医生希望普通的技术员用探头做扫描,AI技术就能判断标准扫描平面,并自动读取一些关键数据,而且可以做单胎、双胎,甚至三胎,超声医生做最后的诊断和复核。
“来到妇产科专科医院,超声科永远是排队最长、人最多的地方,超声是整个就医流程的瓶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患者体验和医生时间的合理分配能大大提高,对于一些没有相关资质的基层医院,患者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