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广等方面大有可为,将发挥更重要作用。”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入驻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半年多来,俨然已经成为莫高窟“专家”,在谈笑间把敦煌的文化、历史、旅游、学术、服务等信息“定制式”地推送给用户,为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敦煌文化带来全新体验,受到不少年轻人喜爱。
洪小文说,如今年轻人获取信息资讯的方法与从前大不相同。在手机、软件、网络相当发达的时代,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运用“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推广文化遗产,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对既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优化使用,实现个性化输出,满足用户需求。
洪小文解释,普通民众对敦煌这样的文化遗产宝库了解并不多。智能聊天机器人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所需信息提供给用户,有效弥补了单向沟通的不足,提高了传播效率。
除了深度的信息挖掘、精准的信息提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也是人工智能一大优势。“当有需要的时候,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是***的。而填鸭式的硬塞灌输,反而效果不好。所以它(‘敦煌小冰’)可以让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把有用信息提供给你。”洪小文说。
包括敦煌在内,所有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跨文化交流方面,语言障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洪小文认为,人工智能还可以运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推广上,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翻译。
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多个语种,中国也有众多少数民族语言。微软的翻译工具和技术相对成熟,期待今后能帮助推广“一带一路”上更多的文化遗产。
洪小文饶有兴趣地提到,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包括普通翻译,还把古文纳入其中,能够辅助人们面对文化遗产“即兴”吟诗词、对对联、猜字谜。他说,对人工智能来说,写诗不是难事,因为诗境并不追求精准,“三分是实相,七分靠想象,模糊才有美感”,这也是在无形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对个体而言,除了语言障碍,体验文化遗产还有经济和时间成本。“世界上这么多人类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遗产,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全球走一遍去看?”洪小文说,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今后可以做到“足不出户看尽天下文化遗产”。
他举例说,从前玉门关的大部分不在了,楼兰古国也早就消失了,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可以还原已消失的古人服饰、器物,可以看到工匠当年绘制壁画的情景,甚至可以观察当时的画作是什么色彩、历经百年千年之后又是什么颜色。
洪小文说,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浸入式”体验,可以让人迅速理解当时的时空、人物关系,“比在课堂上仅仅靠课本来学习要更有效”。同时,这种体验方式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用户可以借助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感受景观,并实现与他人的实时交流。即便没有亲身前往,依然可以“如临其境”。
洪小文相信,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创造性地保护和传承文化艺术遗产。前沿科技与古老文化的***融合,不仅能让古代文化艺术在千百年后依然栩栩如生,也能让更多人体悟文明的丰富与多元,体验文化艺术超越时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