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凌晨,虽是阴雨天气,福建省厦门市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却热火朝天。刚从菜地采摘的生鲜果蔬在这里接受“体检”,合格的果蔬才能从这里送往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如果发现果蔬农残超标,经再检确认后将作销毁处理。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在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启动后,该市场对生鲜果蔬把住了第一道质量关。
全程监控生鲜食品
据介绍,在生鲜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厦门市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5年,厦门市便出台《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生鲜食品的监管。该办法明确规定:“具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生鲜食品方可销售。销售生鲜食品时,生产者应当出具、出示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不能出具检验合格证明的,必须进入生鲜食品批发市场,经市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易。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的每一批生鲜食品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销售。生鲜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制度,索取所购进生鲜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建立购货台账,并将其经营的生鲜食品名单纳入工商部门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系统。”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在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江头蔬菜批发市场等5个专业批发市场和松柏、长青等10个农贸市场正式启动后,盖着检验合格章的“厦门市生鲜食品上市凭证”成为生鲜食品的“身份证”,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联网的系统随时监控,保证安全卫生的生鲜食品进入百姓的“菜篮子”。
生鲜食品进入批发市场后,批发市场负责人要通过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上市食品进行报备、检验、核销、开票。随后,生鲜食品进入农贸市场,这时,农贸市场负责人要利用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快速索证索票,督促经营者公示;对未经检验、自产自销的生鲜食品要进行补检、开票。随后,检疫部门要对食品检疫结果进行确认,而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对市场的巡查、票证的查验,对不合格产品要责令下架,对违法经营要立案查处。
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所有进入厦门市场流通的蔬菜、肉类、水产、禽类等各种生鲜食品进行安全质量控制,实现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全程跟踪。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解决了市场监管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如果哪个市场没有经过检验,监管部门在网上就可以查出来,并对其实行下架处罚。该系统已在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的农贸市场和大型生鲜超市联网运行。”
此后,又建成了“厦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持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示范点创建工作,建成示范点上百家,基本实现了对预包装食品的追溯监管。近期,又建成了“食品监管移动平台”,实现了移动办公,提高了监管效能。
下一步,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将逐步为基层一线执法人员配备移动监管执法设备,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
将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为进一步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无缝监管,自2011年起,厦门市着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该项民生工程连续被纳入福建省委省政府“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实现了产品的“源头可追溯”。产品销售时加贴质量安全追溯标签,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到产品相关信息。
厦门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上超市买生鲜食品感觉安全多了,无论是肉类还是蔬菜,都能轻松找到来源。例如,到装有追溯系统的市场、专卖店、超市购买猪肉时,智能电子秤就能打印含追溯码电子小票,轻松追溯猪肉的来源及安全状况,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消费者还可通过网站、手机端、短信、触摸屏等方式进行蔬菜身份信息查询,给市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全市已有7138家商场、超市、食品批发商、生产厂家运行该系统,可对2.3万个经营主体在厦门市销售的食品进行追溯监管,纳入监管食品15.8万种。消费者在厦门市商超、农贸市场购买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禽类、豆制品等食品,一旦遇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都可以快速“定位”,在第一时间查到“祸根”。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郭勇毅介绍说,厦门市已经着手将升级改造现有的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将实现全链条、可追溯的信息化监管。
在生产环节,将试点建设食品生产企业可追溯系统,并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研究建立企业电子监管档案,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在餐饮环节,将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推进日常监管、远程视频监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设。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通报了在全国10个省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情况,对厦门市利用“互联网+食品安全”技术搭建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和食品监管移动平台,实现信息化监管的经验做法予以表扬,并要求总结“厦门经验”在全国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