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公共安全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安委会”)承办的“2016中关村大数据日公共安全大数据论坛”在中关村举办。论坛围绕着大数据与公共安全展开, 天津市公共安全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大学王文俊教授出席了论坛活动并做了重要讲话。
王文俊教授就“大数据重构公共安全体系”展开演讲,为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新技术的看法,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新技术等对公共安全的作用及智慧城市、智慧警务等的发展状况。
首先,王文俊教授从公共安全的角度,以常规的警务发展为例为我们做了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共安全也从原来***代拨打119、110单警种更偏向于事发后到第二代应急指挥事后的应急联动逐步过渡到第三代,即事前加入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的政府综合合应急。据王文俊说,最近在“第六届中国应急五十人论坛”上提出的社会风险评估,在事前怎么去评估各种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整个层面上讲,应急响应包括三个层面:决策层,指挥层以及组织层。
王文俊表示,在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通讯是应急中的核心,而在整个公共安全中核心是整合和协同。单一系统的开发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整合和协同,包括技的整合与业务的整合;他透露,天津公安局现已成立一个情报分析中心,就是业务和技术的整合,包括通讯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网络整合。
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公共安全的发展,建设一套能在事发前预警、事后综合应急、***程度的利用大数据、最小程度的降低损害的智慧型安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而要实现这种智慧安全还需要了解和学习新的技术。
新技术与公共安全
当前技术领域,不少技术都被炒得火热,而在公共安全方面什么才算得上新技术?王文俊认为除了大数据之外,还有现在比较火热的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不同的新技术的应用,才会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王文俊认为,大数据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把数据看作原材料,怎么进行加工,增加它的附加值。他认为大数据的落地应该包含三个要素:数据、技术和领域需求,缺一不可。在王文俊看来,智慧城市总体来说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物联网的应用,实现物物感知,可以促使安全部门迅速采取行动;
·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时间模式做预测。
公共安全新常态
在公共安全中,除了应急指挥、应急联动和政府综合应急的常态外,还有新的挑战需要克服:
·非传统的灾害类型,如生物安全等;
·网络空间的深度介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越来越多,一件事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能让所有人了解,通过蝴蝶效应产生新的灾害,即舆情的事件,这种事情发生时通常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处理的,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处理。
在王文俊看来,公共安全整个的的重心将会下移。原来的风险评估或者应急管理更多的是被动来应对突发事件,而现在有了大数据全样本的数据支撑,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重视风险预测、风险治理,从多个方面开始着手改变,比如城市规划、风险、危机管理和应急领域等。
智慧警务
王文俊表示,除了以上这些研究,现在正在做的还有通过运营商的数据来做突发事件的检测和交通流的预测,以及生物恐怖的早期识别等研究。正是基于了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撑,才能让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更加安全。